首页 人物报道

梅耶尔为何没能挽回雅虎颓势?她终究不是乔布斯

 

自Starboard开始鼓吹让美国在线并购雅虎以后,梅耶尔就一直在与股东会面以消除他们的疑虑。当受到激进投资者的谴责时,许多上市公司的CEO都会变得激愤起来,但梅耶尔似乎愿意妥协一下。大多数雅虎的观察者都希望在未来几周内,她能宣布一个计划,把雅虎从阿里巴巴身上得到的几乎全部收益都分给股东们,同时拒绝与美国在线合并的建议。梅耶尔经常把自己的处境与乔布斯再次接手苹果时相比。许多人期待她能坚持住——起码要像乔布斯一样坚持5年时间,直到他的改革措施开始发挥效用,直到iPod成功发布。

但梅耶尔可能无法为自己争取到那么多时间了。雅虎的几个大股东最近已经开始联手算了一笔账,说美国在线和雅虎的合并后,会比它们各自运营的市值高出70%到80%。一些投资者更为倾向合并的原因,是它会让美国在线的CEO蒂姆·阿姆斯特朗(Tim Armstrong)入主雅虎。和梅耶尔一样,阿姆斯特朗也是谷歌的早期员工——但他当时负责管理的是销售团队。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之后,阿姆斯特朗让美国在线的股价再次回升,他并没有通过开发新的消费产品来做到这一点,而是优化了美国在线的广告和媒体资产。

阿姆斯特朗曾阅读过关于合并的分析,并且也愿意考虑这笔交易。这么做当然对他个人而言有许多好处。阿姆斯特朗持有美国在线5%的股票,合并后他能轻松净赚至少数千万美元。对梅耶尔而言,这笔交易就不显得那么诱人了。她自己的复兴计划应该没有考虑过把一个价值300亿美元的公司变成市值只有50亿美元,然后再打包和一个价值30亿美元的公司合并,最后节约10亿美元的成本。

但她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别的选择。让雅虎成为一家持续增长的产品主导型公司,以及平息发起运动的股东的怒火,这几乎是两个不可兼得的任务。如果雅虎把它的股份卖给阿里巴巴,就会变成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实体。它的市值将从500亿美元跌到50亿美元。过去看上去微小的收益会因此成为投资者口中的“实质效益”。Starboard可能会向梅耶尔施压,让她变卖雅虎的房产或者裁掉10000名员工。并购的难度则更大,因为考虑到雅虎的市场价值,再小的风险也会被放大。

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阿斯沃斯·德莫达兰(Aswath Damodaran)一直表示,那些努力回到生命周期成长阶段的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。他认为科技公司是由一群患有所谓“史蒂夫·乔布斯综合症(Steve Jobs syndrome)”的人管理的。“我们创造的激励机制是让CEO们都想成为明星,”德莫达兰说,“要想成为明星,就得成为下一个史蒂夫·乔布斯——也就是推动一间公司成长为巨头的人。但是当你只关注特例而忽略了规律的时候,公司就非常危险了。”他指出,“每一个成功的苹果背后,都有100家想要达到同样成就的公司,可它们最终都会重重地摔在谷底。”

从各种角度来看,雅虎就算从一家市值1280亿美元的公司,堕落为一家几乎一文不值的公司,那也是再正常不过。使雅虎过去成为巨头的缺口已经不复存在了。即便雅虎的产品实现了众人认可的进步,它的文化也变得更具创新性,梅耶尔也未必能力挽狂澜——除非她打造出下一个iPod。毕竟所有颠覆过行业的公司最终都将走向稳定,然后衰落。美国钢铁(U.S. Steel)1901年时成为了第一家资产过10亿美元的公司,但到1991年它的资产大约只剩10亿美元。柯达旗下曾经有近8万名员工,现在它的市值却还不到10亿美元。帕卡德和哈德森汽车(Packard and Hudson)在消失之前,也曾称霸美国汽车业长达40年。这些公司的成熟和衰落都花了几代人的时间,有些甚至坚持了一个世纪,最后还是无法摆脱消亡的命运。与之相比,雅虎才仅仅走过了20年——尽管在科技行业里,一切的速度都很快。

德莫达兰说:“有时候,公司必须得服老。”对于雅虎而言,拥抱成熟的自己意味着稳住一项业务,坐享它每年为公司带来的近10亿美元收益。与AltaVista、Excite等曾经的互联网门户标杆们相比,雅虎已经活得够长了,甚至比离我们更近、曾轰动一时的Myspace和Ask.com都强。对于一家凭借“致远和大卫万维网指南”起家的公司而言,能这样变老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官方微博/微信

每日头条、业界资讯、热点资讯、八卦爆料,全天跟踪微博播报。各种爆料、内幕、花边、资讯一网打尽。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,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。

↑扫描二维码

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?

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?

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:

1.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;

2.在添加朋友里,搜索关注TechWeb。

手机游戏更多